澎湖旅遊,澎湖民宿,澎湖旅遊資訊網
    關於我們   旅遊行程   澎湖美景   交通資訊   聯絡我們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封面文章】暑期海外“游學”學什麼?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I2A50OS05418PA7.html"

  暑期海外“游學”學什麼?    文楊文瀅  游學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游”與“學”相結合,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文明中的一種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游學”既不是單純的旅游,也不是純粹的留學,它包括了學習和參觀游覽,也融合了“學”與“游”的內容。面對當下的“游學熱”,讓孩子們在成長的旅途中真正實現“寓學于游”,并樹立更高遠的人生目標和理想,是家長們共同的期許和心聲。游學市場為何如此火熱?家長如何合理取舍種類繁雜的游學項目呢?關于“游學熱”的種種思考還應回歸理性。    暑期“游學”有多熱?  “你想探訪世界知名學府,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嗎?”“你想參觀世界名勝景點,增廣見聞,開拓眼界嗎?”“你想擁有良好的簽證記錄,為今后申請留學保駕護航嗎?”……一條條接踵而來的名校“游學”廣告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暑假一直是家長們“燒錢”的季節。由于暑期有大量的空閑時間,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知識和能力上得到提升。也正是看中這一商機,許多教育機構和旅行社紛紛針對學生推出了游學項目,“游學”之風逐年盛行起來。  “攜程旅游”日前發布的《2017—2018年度中國游學旅行報告》稱,“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青睞去國外參加游學、營地類旅游,游學業務仍在以每年超過100%的速度增長,2018年游學規模達到了100萬人次,收入超過300億元。”  另外,中國社科院今年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藍皮書》顯示,國內中小學階段低齡留學生的數量直線上升,已占留學總數的15。2013年在美國讀高中的中國學生僅23795人,至今,7年間增長了365倍。隨著留學低齡化趨勢的加劇,“留學越早越好”的論調越發盛行。  海外游學市場隨之繁榮起來,各種游學項目呈井噴態勢。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中國海外游學人數接近35萬人,市場規模近90億元;2015年達到50萬人,市場規模約120億元,近年來,海外游學業務仍在以每年超過40%的速度增長。  相關調查數據還表明,“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游學,都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攜程游學平臺負責人表示,“用戶數據顯示,2017—2018年度,用戶初次體驗海外游學的平均年齡在12.1歲,初次體驗國內游學產品的平均年齡在8.8歲。”    游學項目類別圖鑒  游學市場方興未艾,留學中介機構、專職游學機構、網絡電商平臺等推出了品類繁雜的游學產品和項目。但游學不同于普通的旅游,這些機構的資質、服務及安全性方面究竟如何,成為許多為孩子挑選游學項目的家長最為關注和困惑的問題。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游學產品的提供者主要有國內知名中學、留學中介及培訓機構、專業游學機構以及OTA(在線旅行社)四大類,對比分析見下圖。      “游學潮”席卷,究竟為哪般?  近年來,游學市場似乎陷入了“群雄割據”的狀態,各種機構都將目光聚集于此。然而,我們不禁發問,游學市場如此火熱,究竟又為哪般?  游學政策是“定心丸”  2016年12月23日,教育部等11個部門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中,推動研學旅行快速健康地發展。《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也提出,要推動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啟動研學旅行營地建設工作,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到省內外、國內外研學旅行,將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深度融合,讓學生在旅行中做到知行合一。游學市場自此便乘著東風飛速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游學項目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青睞。  拼盡全力也“不能輸給別人”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把全部時間花費在孩子身上。從百萬的學區房到瘋狂的奧數班及各種補習班,再到暑期的“游學熱”,家長們的每一筆支出似乎都在往孩子身上貼著“不能輸”“不能被落下”的標簽。  “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國際游學藍皮書》顯示,在游學花費方面,能接受2~3萬元開銷的家庭占29.4%,能接受1~2萬元開銷的占27.8%,能接受3~5萬元開銷的占27.5%,能接受1萬元以下開銷的也占了近12%。  對于想要將孩子送出國的家長來說,國外游學更像是一種教育標配,無論是選擇名校體驗、仿真課堂,還是夏令營,每一種都是家長為孩子今后的留學生活準備的一場預演。  “新東方”教育機構發布的《中國國際游學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參加國外游學排名前三的原因分別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高外語語言能力和鍛煉獨立自主能力,在這樣目的的驅使下,即便沒有出國的打算,父母們也不惜砸重金將孩子送去國外游學。    同時,國內游學也因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而廣受歡迎,比如許多機構都推出了國學研學營,將國學內涵與地域特色結合起來,其對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探討與許多家長所持的觀點不謀而合。  似乎完成了短暫的階層躍遷  布爾迪厄在《區分》一書中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任何文化實踐的參與都帶著階級屬性的色彩。”種種跡象表明,送孩子去游學已經和讓孩子去學習馬術或擊劍一樣,成為了將消費階層區隔開的新的有力證據。把護照填滿,不僅意味著出國的次數更多,也意味著投入了更多的金錢和精力,其本身就成為了一個“標簽”。  正因為游學的報名費并不是遙不可及,越來越多的家長試圖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完成一次短暫的所謂的“新中產階層”躍遷,至少在家長的想象中,游學讓孩子離今后的發展目標更近了一步。    游學市場“隱憂”  潛規則中的“利益鏈”  目前,海外游學涉及多部門牽頭管理,各部門之間職責模糊,管理主體尚不清晰。除正規的教育培訓機構之外,市面上還有一些中介組織以留學咨詢、培訓等名義注冊公司,沒有經營“出境夏令營”的資質,便將招攬的“游學團”轉手交給具備出境旅游資質的旅行社。相關報道稱,“每招募到一個國際夏令營的學員和客戶,旅行社給這些機構1000元以上的返點,是行內的普遍規矩。”  游學市場存在多個供給主體,每個主體的優勢和缺點同樣突出,專業性不強,項目中間環節多,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游”和“學”的比例無法標準化,從而使得費用高漲。北京中凱國際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世濤透露:“市場上常見的14天美國游學團,價格在3.5萬元左右,其利潤基本有6000到8000元。在沒有價格戰時,這樣的游學產品會賣到4萬到4.5萬元,毛利最高能到40%。”  實際上,大部分游學機構與學校間的合作也存在諸多潛規則。學校是最直接獲得生源的地方,同時又為大多數家長信任,面對現金回饋和免費出游機會的誘惑,許多老師會向學生推薦一些并不劃算的游學項目,利用家長對他們的信任。  此外,機票向來是出國游的大頭,也是游學機構圈錢的主要手段。培訓機構按正常的機票價格成本報給家長,但預訂時卻變為轉機的經濟航班,再加上提前預訂或旅行社切割艙位等因素,一張往返機票能賺取上千元的差價。比如,美國暑期游學團的機票報價一般在一萬五左右,事實上,非高峰期的機票預定價最多僅為8400元,旅行社從機票中可獲得的利潤高達50%。  “游而不學”  “游而不學”是另一個飽受詬病的行業亂象。事實上,許多旅行社自身與國外院校并沒有合作交流,那些所謂正規機構的游學夏令營與成人旅游團的性質并無二致。  這些游學機構通常會尋找有意向在國外市場打開知名度的學校洽談項目。一旦確定,項目內容一般包括學習、游玩、購物和其他。其中,學習占40%,游玩占30%,購物占20%(在游學項目中安排購物點來創收是很多機構的慣用手法),其他內容占10%。“行程是游學公司在國內就制定好的,學生在國外沒有自己選擇的余地”,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游學產業鏈概覽  一直以來,海外名校參觀都是家長趨之若鶩報名的重要原因。然而,這樣的參觀在國外許多大學都是免費的,許多游學機構會邀請一些非大學教師講授一些通識課程,在游學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培訓、文化知識交流幾乎為零。于是,“游學”淪為了走馬觀花式的“游而不學”。更有甚者,所謂的“頂尖名校”在國際高校排行榜上卻“默默無聞”。  還有不少家長反映,游學廣告中的“80%國際學生同行”“建立國際友誼”只是租個教室、找幾個外國學生做聯誼;“名校校長座談”實際上是與游學機構工作人員對談,學習成果大打折扣;研學異國風土人情及文化,只是逛一逛各種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戲劇、體育、航海專項游學,不過是看戲、打球、參觀船舶企業……但在報價表上,它們都成了要價不菲的項目。  海外“游學”安全問題凸顯  2016年9月,南京外國語學校游學團在加州遭遇車禍,造成十三名學生死亡,一名學生重傷,多人輕傷;2017年7月,在上海某高中就讀的學生王斌,前往美國霍特科姆湖畔的冷杉營地參加海外游學夏令營,抵達露營地不久后失聯,警方最終在營地附近深約9米的湖水下峭壁處發現了王斌的遺體;2018年2月,一名參加美國游學團的杭州女孩在洛杉磯酒店被人侵犯……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新聞背后,折射出了近年來游學機構存在的種種安全隱患。  目前,海外游學市場的主要消費者是學生,他們年紀較小、自律性差、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語言溝通也存在障礙,在海外游學過程中容易產生人身安全、人際安全、心理安全、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等問題。從供給者角度來看,由于準入門檻低,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眾多機構紛紛涉足游學行業,致使游學市場良莠不齊,安全隱患較大。    “游學熱”要回歸理性  圓夢頂尖名校、歐洲文化探秘、國際學生領導力峰會……各色名目賺足了家長的眼球。從“出國游是好的”,最終發展為“去的國家越多越好”,這些父母或許不僅僅是攀比,也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寄托在孩子的游學中,為孩子今后的發展謀求更多的出路。    盡管如此,我們仍需理智地看待“游學”。似乎每一種新興行業的發展都會伴隨著初期的矛盾與亂象,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如何不斷塑正游學行業的整體形象,厘清游學產品的概念界定,劃定游學市場的監管范圍,是當下亟需解決和應對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教育部等11部門曾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這只是個政策性文件。研學旅游究竟怎樣設置內容、收費標準如何、如何保障安全等都應有相應的規范,最好能夠出臺國家標準。  監管方面,學校組織的游學活動,所謂夏令營、海外實習、交換生等都屬于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應由教育行政部門嚴格監管,并進一步明確收費和管理標準;對于商業機構,包括游學機構、中介公司以及旅行社等組織的游學活動,應由工商部門進行監管,并對消費者提出的侵權投訴進行嚴肅查處。同時,明晰各部門的權責,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多措并舉、多方整治,規范游學市場。  此外,游學行業的自律更加刻不容緩。只有用實際行動來維護行業形象,才不會讓“游學熱”成為由家長教育焦慮而衍變的商業泡沫。在實際的游學活動中,一要發揮市場作用,加強國際市場的合作;二要對游學的組織者進行從業資格審核,由教育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門進行“雙重”規范管理,為學生的游學織密“安全網”;三要培養從業者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責任心,進而改善走馬觀花、“游而不學”等偏離“游學”本旨的問題。  作為家長,要三思而后行。盡管游學周期大都是幾周的時間,但面對游學市場價格不透明、游學安全隱患等問題必須提前考察,做到謹慎選報、理性謀劃。  同時,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調整適應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進行合理評估,按需而行、量力而行,不要讓游學因家長的攀比心理而變為一次次盲目的“消費升級”。  不可否認,出國游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讓孩子受益,但游學的收獲與付出的金錢是否成正比?用重金購買的成長能否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短暫的出國游學會給孩子今后的發展帶來哪些積極影響?是當前應深入思考和探究的。

關鍵字標籤:菲律賓遊學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