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楊延年老人時 老人提起做古董的生意時總是嘆息說 有好多東西都毀了。他回憶說 當時已經有照相機了 南方的湘繡商人硬是為爺爺楊濟卿織畫像 織得那個好啊 質地相當柔軟 可沒保留下來。現在 再找那手藝難了。 “楊家一部分資金投入玉石生意翡翠手鐲 從新疆開出來后運到北京大柵欄門臉。我三曾祖楊兆貴(大約1860年)時就已經開始投資和田玉礦開采 成為第一家私人投資購買開采權的大股東。溫公世霖與楊公濟卿交談時 楊公曾云:……(我)家在和田昆侖山之下……地名有大小胡麻二處 與昆侖山只隔一水。那里山風猛烈。不能建房屋 只可搭席窩棚居住。樹木皆高不盈尺 三叔父在那居住二十余年 迄尚未歸……” 根據老人的述說結合溫公的文獻記載內容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楊公家資雄厚翡翠 足可以從清政府手中購買玉石開采權。 2、購買的礦區地名叫大小胡麻。 3、根據溫公日記時間及楊公記述家譜時間推測:楊柳青人進入甘肅、新疆做往來生意(建春茂和貿易貨棧)時間至少應向前推五六十年 即1851年左右。從以上三點可以得知楊柳青人很早就參與西北礦山建設。比如 和田玉石的開采。在做田野調查時 有的商戶后代曾敘述:在甘肅要想進入新疆 必須拿到春茂和的保證書。楊公在楊柳青人趕大營前期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這些疑團都要隨著我們的調查深入 一點點被揭開。 楊公三代不畏艱辛地開采玉石礦 是否得到奇珍異寶?這個問題不但是我要問的 也是讀者好奇之點。楊延年老人講了很多 我也記了許多。因為我對玉石沒有研究 只一知半解 還是在溫公這兒找到答案。他書上寫道:……楊君(濟卿)出一匣 取玉子一枚 為三角形 狀如角黍 長約四寸。以一小水缸滿儲清水。 將室內燈燭盡滅 乃將玉子納入缸中 即有光透出水面 取出則光斂。余親試之果然。 無不稱奇。 我想這樣的奇珍異寶是我們沒有緣分看到 只能飽一飽耳福吧。在翻閱溫公的日記時 還找到楊公另外一些信息:“三月初四日(辛亥年)……又訪天津春茂和皮莊楊君濟卿暢談甚久……楊君又贈余唐寫經二卷 系敦煌縣千佛洞中古物。楊君于數年前親到敦煌所得 余喜不自勝感謝之至……他云曾有一英人愿以三千五百金購買翡翠玉墜 然非萬千金不售也”。 我們可以這樣推測:楊公濟卿不單是一位具有營銷頭腦的人 更是一位文物奇才。他不但懂得怎樣去收集貨真價實的奇珍異寶 更知道它們對誰最有研究價值 既保護了文物。 又讓其物有所用。比對現在的人們對文物的態度 他顯得很偉大。(責任編輯:HN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