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走出高考外語壹考考場的吳淞中學高三女生顧昕寧很興奮。去年暑假,她和夥伴們去德國遊學,從不上補習班的她,壹路上就覺得學校裏學的英語足以應付日常交際。她說:“這完全得益於英語高考的改革,把聽說能力列入了總分,學生不能再靠‘啞巴英語’去拿高分了,也促使了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提高。” 上海2017年正式實施的壹場堪稱根本性變革的高考,將能力考查放到了突出重要地位,同時也在引導創新人才培育的大目標和大方向。 著眼學生未來發展中學紐西蘭遊學團 《基於人工AI及雲端的人機交互式私人智能控制終端》《上海郊區學校周邊路邊攤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廚余垃圾營養液——家庭廢棄物的利用》等十多個課題,在最新壹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大獎,而在去年的第九屆國際發明展上,《基於安卓手機平臺的管理小助手》《基於Android系統的老人安全監控警報器》等五個課題也獲得了金獎。這是閔行中學學生交出的出色答卷。何美龍校長說,新高考更強調學生個性,給學生更多按興趣選擇考試科目的余地,這就使得學校必須更加重視學生的生涯教育,而不能只盯著幾門學科、幾個分數,學生也可以、也敢於放手發展自己的特長,其育人的“風向標”意義是十分顯現的。 在復旦大學招辦主任崗位上成功運作了自主招生“千分考”,以後又有過復旦附中校長、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任職積累的現任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鄭方賢表示,今年是新高考整體實施元年,改革使得日常培養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更為接近,與期望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更為接近,將使得高校和學生的選擇性得到更多的尊重。 所有學科都成主科 “以前化學和生物是合並成壹個教研組,地理也沒有單獨的教研組,因為,生物和地理各只有兩位教師,還搞啥教研活動。現在不同了,地理和生物各擴充了六七個教師,都成立了獨立的教研組。”川沙中學校長陳忠新認為,這就是新高考帶來的第壹個改觀,現在沒有人再說生物、地理、歷史等是所謂的副科了,它們與語數外壹樣是堂堂正正的高中生必修課。紐西蘭遊學推薦 “從3+1到3+3,並不是簡單的高考科目的增加,而是學生知識結構更趨完善。試想,學理工科的怎麽能不學物理?以前3+1,為了能考上大學,許多同學只選化學,進了大學卻要再補物理。還有,畢竟可以有3門學科供選擇,同學們就更可以按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科,更主要的是讓同學們學會了選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也漸入佳境。”陳忠新說,科目組的擴充也迫使學校的師資隊伍必須從“1.0版升級為2.0版、3.0版”,川沙中學未雨綢繆,這些年僅從滬上四所985高校及上外就招進了40多名碩士以上學歷新教師,他們的知識結構、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與高考改革的要求壹脈相承,說到底,教學質量的提升,最關鍵的還是教師。這樣的改變也是新高考帶來的積極連鎖效應。 不分文理寬口招生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有個感覺,就是中國學生的數學都學得很不錯,學習也很刻苦,但與國外學生相比,知識面似乎不夠廣博,眼界還不夠開闊,思維也不夠活躍。其實,問題還是出在我們中小學的學科設置和考試指揮棒上。 鄭方賢說,新高考通過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的方式,學生由原來的文理兩類變成了20種科目組合的類別了,這種由學生主導的自主選科,其所實際形成的學生類別多樣性已經是毋庸置疑了。今後,大學的招生專業對外發布時,不再采用按文理兩科區分了,而是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各自提出本專業對考生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報考的要求。此前壹份有關應屆高中畢業生所報專業選考科目的分析表明,54%的專業(類)不限選考科目,上海37所高校公布的1096個專業(類),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類)也有655個。“顯然,新高考方案下,高校招生專業將以更寬的口徑接納考生。”他說。 |